Monday, August 2, 2010

数量急速减少‧灯光毁萤火虫生態

(吉隆坡)萤火虫在夜晚时闪闪发亮,美丽极了,可是夜晚无处不在的灯光,对萤火虫的生態造成永恆的伤害和破坏。

根据研究发现,大马估计有不少过100种的萤火虫,但如今即使熄灯,都难於等待至萤火虫现身,因为研究学者已担心萤火虫因受到地球暖化的影响,生態环境被人类破坏,数量在迅速减少中。

热带森林生物多样状態中心研究员邱瑞音接受《大都会》专访时指出,隨著时代进步及科技发达,夜晚无处不在的灯光对萤火虫的生態造成极大的污染与破坏。

“萤火虫体內有一种磷化物来发光质,经发光酵素作用,会引起一连串化学反应,而发出的能量只有少数转为热能,其余多变作光能。”

灯光污染 交配前死亡

她指出,雄性萤火虫较为活跃,主动四处飞来吸引异性;雌性停在叶上等候发出讯號,然后再进行交配与繁殖。

有鉴於此,灯光污染將导致萤火虫接受错误讯息,甚至是在未交配就死亡。

“有鉴於此,在瓜拉雪兰莪的萤火虫保护区里,严禁使用强烈的灯光,以期萤火虫的生態环境不受到破坏。”

邱瑞音表示,萤火虫的生命週期从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从幼虫转变成蛹须2至3个月。

大马估计有不少过100种的萤火虫,但如今即使熄灯,都难於看见萤火虫现身,研究学者担心萤火虫因受到地球暖化的影响,生態环境被人类破坏,数量迅速减少。

章菁燕报导萤火虫在晚上发光,倘若生態环境被破坏,我们的后代无法再欣赏萤火虫的美了。

保护成虫棲身海桑树

邱瑞音说,由於雪兰莪河沿河一带拥有大量的海桑树(Sonneratia Caseolaris),其中以瓜拉雪兰莪最多,因此当地拥有大量的萤火虫。

“萤火虫在幼虫阶段时须附在蜗牛生活,而海桑树是萤火虫成虫的棲身之处。有鉴於此,保护海桑树才能保护萤火虫继续繁殖。”

与此同时,昆虫学研究员娜达峇鲁汀指出,大马在90年代末才开始进行萤火虫研究,而外国早在1920年代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她指出,由於大马的萤火虫研究仍处於初期,因此迄今仍无法鉴定国內的萤火虫种类,保守估计大马拥有不少过100种萤火虫。

国际萤火虫座谈会
大马首办欢迎公眾出席

大马乃至世界各地在保育萤火虫工作上刻不容缓,因为第二届国际萤火虫座谈会將从8月2至5日在首邦市的假日別墅酒店举行。

今年的主题为《萤火虫保育:从科学到实践》,由马来西亚森林研究院及马来西亚自然协会e Society联办。

马来西亚森林研究院高级森林昆虫学家劳伦斯表示,萤火虫座谈会源自於2007年在葡萄牙举办的第一次国际萤火虫专题討论会,並在隔年在泰国举办第一届国际萤火虫研討会。

14国家地区代表参与

“这是大马首次举办国际萤火虫座谈会活动,逾120名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包括马来西亚、澳洲、中国、德国、香港、日本、巴基斯坦、葡萄牙、新加坡、斯里兰卡、台湾、泰国、美国和瑞士。

他指出,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学者、学生、自然学会会员、与环境有关非政府组织会员、萤火虫爱好者及有兴趣的公眾人士出席。

“来自日本萤火虫研究所的国际著名的萤火虫专家大场信义博士將分享他如何拯救位於日本横须贺市的萤火虫棲息地的经验。”

他表示,此棲息地早已遭破坏,但大场信义的带领下,当地居民,学校及环保份子积极参与萤火虫保育工作,他们对萤火虫的棲息地,进行了大型的河流復原计划,改进河流的自然生態,並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

他希望通过这平台鼓励萤火虫爱好者及专家交换意见与资讯,保护国內萤火虫区。保护与减少对生態环境造成破坏,大家一起拯救萤火虫,希望国人能珍惜天然资源,爱护地球。

星洲日报/大都会‧2010.08.0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